失眠,仿佛是一个不速之客,经常在毫无防备之下登门拜访。即使每天的工作学习耗尽了你身上所有的精力,总有倒头一睡的冲动,可当躺在床上到了真正入睡的时候,却是睡意难寻,辗转反侧。为何总是被失眠不幸“点名”呢?通过运动药物来治疗都不管用,那就要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心病”。
诱发失眠的心理因素主要有这三个:
1、 想太多
如今社会的发展迅速,人类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加大,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在晚上,远离了忙碌的节奏,成为了胡思乱想的高发地带,往往这个时候会在回忆反思白天做过的事情,懊恼还没处理好的事,预演后面要做的事情等等。这些思维活动会刺激大脑,使大脑处于活跃状态,难以入眠。
2、 惧怕失眠
尝试过失眠苦果的人都害怕承受下次的煎熬,这种“惧怕”是对还没有发生的事有预知焦虑,让大脑细胞变得兴奋激动,不失眠才怪。不妨入睡前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每个部位的放松,深呼吸,放空脑袋。
3、 怕黑
成年人也会怕黑?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事实上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多由于成长环境的影响而缺乏安全感,或是由于童年阴影,对黑暗有害怕感。对于这个问题,不妨把心中的不安说出来,正视面对它。认真规划自己的工作生活,找回自信,提高安全感。
在医院,针对失眠治疗的方法多种,主要分为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中医治疗四种。而心理治疗是针对因压力和心理冲突产生的失眠,同时不少患者往往受 这种失眠困扰,因此,心理治疗在所有治疗方法中首当其冲。而对于心理治疗的具体措施,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李艳主任医师在此前接受家庭医生在线采访时已给我们总结了两种方法:
一、 认知调整:结合睡眠的有关信息,解释和指导身边失眠的人,让对方清楚了解睡眠的“面容”,减除对失眠不科学的认识和害怕顾虑的心理,从根本上打破因失眠而惧怕,越惧怕越失眠的困局。
二、 行为治疗:开启相关的放松训练,放松失眠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更快地投入到睡眠的环境中。难以入睡可起床走走培养睡意,不要在床上翻来覆去瞎折腾;在床上避免做睡觉之外的事情,如看电视看手机看书等,容易与床形成自然的条件反射,造成一上床就睡不着觉。